第4個有效提升效率的習慣:✅Think Win/Win✅
有人說「同行如敵國」,但日本公司好像不這樣想,至少我舊公司不是。他們會互惠互利,合力將個餅擴大,會將自己的成功之道跟同行分享,做到你好我好。🤝
有次跟一位日本同事返香港公幹,其中一個appointment是到一間無人不識的日本公司,跟他們的高層見個面。
我:「怎麼XX公司會那麼好,肯抽時間見我們?」
日本同事:「是YY san幫忙安排的,他以前是XX公司的重要人物。」
「噢?!就這樣?那⋯⋯今次見面是為了什麼?」
「我們要知道他們是怎麼打入香港市場,知道他們的know-how。」
「那就是說,我們純粹是去問他們,Hey你們是怎麼做生意的?他們為什麼要幫我們呀?我不明白。」
「是的,因為YY san 已經打好關係呀!」
如是者上到人家公司,日本同事天真地直接問人怎麼打入香港市場:「謝謝您們抽時間見我們(寒暄一輪),以日本公司在香港發展來說,您們是當中表表者,請問您們是如何做到的?🙏」
XX公司:「最重要是了解客人需要,然後去開發產品。」
日本同事(滴汗💦):「是的。Hmm…具體來說您們的know-how是什麼呢?」
XX公司:「其實真的離不開了解客人需要。例如日本產品A有某部分不適合香港人用的,那就要改良呀。」
參與這個會議真的令人難過。🤦♀️看在眼裡,我覺得我們是帶著兩梳蕉🍌,恃著有點點關係,就去拿蕉對著人家😠:「講!你們是如何打入香港市場?快快提供戰略!」
書中提到6種互動模式(6 Paradigms of Human Interaction)
・Win/Win
・Win/Lose
・Lose/Win
・Lose/Lose
・Win
・Win/Win or No Deal
以上例子說明了我方只想Win,而不是Win/Win。
作者認為,人們傾向二分法的思考模式,贏與輸、強或弱⋯⋯這種想法存在漏洞,尤其是在需要互相合作的社會。商議中並非說要不用你那套方法還是我那套,Win/Win就是第三個選擇,一個更好的方法。
另一點值得提到的是,不少公司不自覺地套用了「贏或輸」的概念,例如將各人或部門的業績當作賽跑圖表公諸於世,公司內部形成了競賽心態互相競爭,這就是Win/Lose的好例子。較有野心的就會爭取Win/Lose,一直只輸沒贏過的就會Lose/Win,「隨你喜歡啦,反正結果都一樣,俾你贏!🤷♂️」。
公司通常會認為問題出現在員工身上,而不反問制度是否合適。要做到Win/Win,teamwork很重要。但又有多少公司會花資源時間投資在team building呢?重要,但不趕急嘛。(Habit 2)